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眼藥水】

【筆記】Hobo

 



















【Hobo】:泛指美國90年代初期循著火車鐵軌跳車旅行的流浪漢。之所以叫Hobo可能是來自               成員間見面打招呼時候會"Ho, beau!"。亦有可能是來自於homeward bound 的
              簡稱。

初期人口部分來自戰後的散兵游勇。根據1906年的統計數據全美大概有50萬名Hobos。到了1911年則增加到了70萬名。到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沒有工作、對於家沒有期待的人口激增,順著鐵路上下跳車流浪旅行的Hobo族亦隨之增加。然而隨著鐵路電氣化,火車時速飛快以不如過往的choo choo train,跳車飛車可能等同於自殺無異,Hobo族則大為減少,但跟據維基百科全書談到,即便在現代化火車,仍然可以進行Hobo行為,目前在北美仍有將近2萬名Hobo族。

以下是維基百科的解釋:

A hobo is a migratory worker or homeless vagabond, often penniless. The term originated in the Western—probably Northwestern—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19th century.
Unlike tramps, who work only when they are forced to, and bums, who do not work at all, hobos are workers who wander.

Hobo的生活很自由但也可能是非常危險的。例如跳車失敗的墜落、被貨艙中滾落的貨物給壓死、貨艙中的高溫、長途旅行缺乏飲水或食物。更常發生的事被鐵路巡警擊殺,或是被抓去做苦工(看每一州的規定)。自由的代價很高,但Hobo族仍舊樂此不彼。

Hobo文化最著名的大概是Jungle 跟 黑話 文化。Jungle泛指Hobo族的暫時聚落,大批的Hobo族在樹林野外稍作休息、生火取暖、煮食、交換情報。Jungle的大鍋煮中充斥著每個Hobo成員的食材。每當有成員抵達Jungle就將身上現有食材投入,碎菜碎肉即投入煮湯、有乾麵包就撕開大家分一分。食具使用完則清潔倒吊瀝乾,置放原處保留給下一批來到Jungle的Hobo成員使用。所謂流浪者的大愛。



黑話文化即Hobo族的行話,極為有趣。例如:


Angellina 安潔莉納 =  沒經驗的小毛驢
Bone polisher 磨骨頭的 = Dog 狗
Bone orchard 骨頭園 = 墳墓 
Bull 公牛 = 鐵路警察
Hot Shot = 指搭上了速度快、停靠站少的快車。
Jerusalem Slim 耶路薩冷的瘦子 = Jesus 耶穌
On the Fly = 跳車 Spear biscuits = 在垃圾桶翻東西吃


※在舒國治的流浪集一書中,最後一章節即介紹Hobo文化,極為精彩,特此筆記。